明净深邃的湛蓝色天空,如水汽般白得发亮的云朵,积雪的山峰闪闪发光,静静流淌的乌伦古河,河边慢慢走动寻觅青草的牛羊,一座座木头房子旁边细碎的黄黄白白的小花,穿着红色绣花对襟小马甲、戴着月亮状银耳环、脚踩皮靴、骑着马手拿小马鞭的哈萨克族姑娘,爱笑、善良、热情,以及能歌善舞、在舞会上弹奏冬不拉、赛马时风驰电掣的哈萨克族小伙,这些就是《我的阿勒泰》中描写的景象。
《我的阿勒泰》是作者李娟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中的人和事,作者以生动活泼的笔触将阿勒泰地区的景色环境、人情风貌、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出来。李娟,女,年生人,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文学创作,当她把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投稿给当地文艺单位时,一些资深编辑不敢相信这样清新、有才华的作品出自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孩之手,后来她的散文陆续在《南方周末》和《文汇报》上刊登,并以此获得“茅盾文学奖”。
书中描写用的文字活泼有趣,如讲到她妈妈是在牧区开杂货店,牧民们贫乏的汉语在描述商品时越发有趣,如“小鸟”烟(相思鸟)、隔壁小姑娘要买“砰砰”(给榔头和钉子都不对,实际是手雷形状的白酒)、还有她妈妈发明的、教给哈族人的词,“喀拉蘑菇(木耳)”、“金子的鱼(金鱼)”、“大尾巴漂亮鸟(孔雀)”、香烟牌子“红雪莲、青城、哈德门”一律称“红色烟、绿色烟、白色烟等等……”让人觉得生活在这种差异里的有趣。作者回忆了以前去乌鲁木齐给家人买礼物的经历,她买过“总也喂不大”的“袖珍兔”(长大后吃得多,比一般兔子还大,但因为吃了肉死了)、“金丝熊”(妈妈说是耗子,没尾巴的耗子)、还给妈妈姥姥买过咸烧白、麦片、红糖……可是她们都不怎么喜欢,作者戏称“乌鲁木齐买的东西中看不中用”。
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文气。如写通往滴水泉的路——“乌斯曼小道”,从开始人们为了找水源,找滴水泉,到后来的匪头、“哈萨克王”乌斯曼去那里休憩战斗,再到后来的一对内地夫妻到那里建小客栈,因女方跟一个年轻司机走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又一起回来开店的故事,都是充满了神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再联想到哈萨克族、疆北,让人脑中不由地浮现起异域风情。又如作者描写以前在家门口的回忆,河边牲畜、在不同季节不同的蔚蓝天空、水汽,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以及以前捡的各种美丽石头,和拥有许多豌豆大漂亮小石头的姑娘江阿古丽,还有河边洗衣服遇到的牵着矮马的哈族男孩,人、景形成了安静美好的回忆。这一段描写:“春天的天空总是斑斓又清澈。云雾来回缭绕,大地一阵阵蒸腾着乳白的水汽。春天的空气仍然非常寒冷。但和冬天不同的是,春天的寒冷中有了温暖的阳光。而冬天的阳光,更像是一件银器散发出来的光,没有一点热气。”而描写从县城到桥头要坐班车,路途非常远,冬天坐车冷,寻常冬天三九时降到零下四十度很平常,夏天坐车又热,一路上又荒凉的经历,让人感慨能把如此乏味的旅程写得那么文气,实在是一种天赋。
文中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写是蕴含在一段段看似朴实的文字之中的,如讲述她们的家乡阿克哈拉村手机还没普及的时候,她们家装了一部有线公用电话后,来新疆打工的内地工人、当地汉族老太太、哈族小青年打电话的趣事,内地工人小伙的思乡、老太太的千叮咛万嘱咐、哈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打电话快到夜里十二点,反映出浓浓的世间人情味。又如作者写起她外婆的特点:做错事情后会吐吐舌头,回忆起自己上小学六年级时因为不想吃红薯稀饭和咸菜,赌气饿肚子上学,八十岁的外婆带着做好的还热着的锅盔,一步步爬上六楼教学楼找她的事,还有外婆对自己说过的关于作者人生的话,反映出作者的外婆虽然年龄大,但也能理解孙女并关怀和爱孙女,最后作者写到外婆辞世时,自己紧赶慢赶没见到外婆最后一面,外婆最终不是葬在自己的家乡,而是孤零零长眠在戈壁滩上,表达了作者对外婆深深的眷恋。
这本散文让人看起来让人感觉很放松,文中描写的情景与大城市的喧嚣相比,显得安静朴素,生活节奏慢,生活环境和关系简单,虽然条件不便利,但是更贴近自然,令人感到情绪更平稳了,心中更恬淡了,人不是那么急匆匆的,一切都是那么慢悠悠的,那里有“拖依”(乡村舞会)、大大小小的弹唱会(就是哈萨克民间歌手、诗人弹唱表演为主的哈萨克民间聚会活动,另外还有叼羊、赛马、姑娘追、驯鹰、摔跤等民间体育项目)、汉族人开设的商店、饭店。作者把生活气息写得具体、迷人,我们在麻木劳累之余,看看这本散文,会轻松愉悦很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