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座“金山”,这里矿山资源丰厚、景色四季迷人。冬季冰雪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每年长达7个月之久的积雪期,成为全球滑雪健儿的滑雪胜地,这里就是被誉为人类滑雪的起源地—阿勒泰地区。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部署要求,将优势资源转变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带动一二三产业,同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用心用情用力攻难点、解痛点、通堵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民生问题。用办实事的成效取信于民,这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检验标尺。”地委书记张岩表示。
阿勒泰市:“双减”政策下守护孩子“未来”
限制手机进校园、减少家庭作业、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睡眠管理、增加体育锻炼……今年9月开学以来,阿勒泰市积极响应“为学生减负”号召,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减轻学生负担,推动“五项管理”落地、落实、落细。
“双减”减什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那如何减轻学校书面作业量过多,而又做好促进孩子课业提升呢?阿勒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范巧玲表示,科学减负、提升课堂质量,分层布置作业。
课堂增效,作业减量。阿勒泰市教育局制定了《阿勒泰市教育教学考核办法》《阿勒泰市作业管理细则》等,针对“四个环节”,对症下药,科学减负。建立作业审核环节,组织教师集体讨论作业布置,严控作业量环节,明确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阶段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得超过90分钟。分层分类因材施教环节,鼓励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层布置作业,探索实行基础性必做作业和拓展性选做作业相结合的弹性作业机制,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各学科教师协调协作环节,确保作业相互平衡,班主任需掌握本班作业总量,做好不同学科课后作业的具体平衡工作。
与此同时,各个学校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地制宜建立“班级读书角”“图书阅览室”“红领巾广播读书栏目”等,建立必读书目清单,倡导学生利用机场火车站就读点、党建图书馆、书店等校外读书场所认真读书,让读书无处不在,让阅读成为终身的习惯。
“冬滑雪、夏骑马,一年四季踢足球。”一直以来,这是外界对阿勒泰孩子体育课的生动诠释。当下,随便走进阿勒泰市的一所学校的足球场,都会看见在足球场上,学生们正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着足球日常训练。据了解,自阿勒泰市将足球纳入各年级体育教学课程以来,阿勒泰市中小学便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等时间段,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训练,随着新学期“双减”的落地,让热爱足球的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足球技巧,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阿勒泰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马文化资源,以“终身发展、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挖掘阿勒泰本土资源,将“冬滑雪、夏骑马、一年四季踢足球”纳入特色体育课程,先后组建足球队57支、篮球队10支、滑雪队9支,以“小场地,大作为”为目标,以辅导学生作业为主,以体育锻炼为辅,坚持不断优化创新课后延时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足球少年
布尔津县:打造千里牧道“幸福驿站”
每年春秋两季,在布尔津县广袤的草原上,总会看见牧民赶着羊群转场。车鸣声、马蹄声、羊咩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乐曲,场面十分壮观。
“转场是哈萨克民族传统的民俗,也是发展牲畜的有效途径。每次转场,牧民都要跋涉数百公里,生活条件很是艰苦,喝不上热茶、洗不上热水澡。”布尔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阿马太·艾提肯感慨道。
今年,为了让转场途中的牧民都能用上电洗上热水澡,布尔津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力打造“千里牧道·幸福驿站”项目,依托原牧业办打造11座“幸福驿站”,每个驿站配备太阳能供电和供暖设备,建设环保厕所,加装牲畜围栏等相关基础设施,全力保障转场牧民的生活。
如今,焕然一新的“幸福驿站”不仅是牧民转场的中转站,还成了转场途中党员群众学习的“加油站”和游客观光拍摄的“露营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马纳甫·恩特克是一名地道的哈萨克牧民,家里至今保留转场的习俗,每年他都赶着羊群转场4次。10月初,他就赶着羊群从黑流滩中牧场出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转场到公里外河沟里的秋牧场。这期间,他都会选择离家20公里外的齐巴尔阿尕什“幸福驿站”进行短暂的休整。
齐巴尔阿尕什“幸福驿站”占地面积多平方米,设有卫生室、洗澡间、兽医室、会议室、休息室,并配有专门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只要转场途经此处的农牧民,都可以免费在这里休息、吃饭和洗澡。
“过去转场,很少有机会学习到新的政策。如今在‘幸福驿站’,牧办工作人员还组织我们读书看报、开展核酸检测、传达党的各项政策,让我们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马纳甫·恩特克说。
阵地跟着毡房走,这是布尔津县利用“幸福驿站”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今年,布尔津县累计投入预算资金.万元,分别在县加勒帕克塔斯、铁尔格、恰合巴合塔斯、喀拉萨依、黑流滩、喀拉贡盖提等设立11座“幸福驿站”,每个驿站都配有报纸、电脑或电视。同时从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抽调10多名固定工作人员组成“跟办服务队”,为牧民提供疫病防治、接羔育幼巡回服务的同时,举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等学习活动百余场(次),将“幸福驿站”打造成牧区党员群众学习的“加油站”。
“浩大的羊群场面,优美的戈壁草原风景,让我流连忘返。尤其是沿路齐备的生活保障设备,也让我倍感当地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气势磅礴的转场大迁徙给摄影爱好者任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驿站与牧道有机结合,千里牧道成就转场文化,转场文化又为旅游增添一抹亮色。为了通过转场发展旅游,布尔津县将转场与马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开辟了4条骑乘“黄金马道”,形成了以驿站联结骑马旅游线路的马旅产业主要模式,全面推行各景区、景点等中短距离的骑马旅游。游客骑马沿途可欣赏美景,途经驿站休息可品尝到哈萨克美食,还可观看到民族文化表演,实现旅游业和农牧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富蕴县:最强5GE心为农牧民服务
“夏天基本上在村里忙农事,没有多少时间到县城,往年遇到棘手要办理的事情,就比较麻烦,需要带什么资料需要到哪些部门,没个两三天时间根本办不下来。现在就不一样了,不出门就能办,办结效率也非常高。”10月20日,家住富蕴县吐尔洪乡托留拜克孜勒村的巴合斯说起自己最近办理产权的事情时深有感触。
巴合斯就是被人们常常称之为“冬城夏村”的农牧民当中的一个,他们夏季基本上在村里生活搞农牧业生产,冬天则回到县城居住。今年,为解决富蕴县近1.2万名“冬城夏村”农牧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窗口办事跑断腿”问题,该县依托5G技术和现有资源,创新将富蕴县原社保大厅打造成“5G农牧民服务E站”,整合计生、人社、住建等12个部门(单位)80余个热点服务项目,建成专职服务阵地,实现服务功能的全覆盖,切实打通了服务农牧民群众“最后一米”,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事项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
同时,该县推行县乡村“全城覆盖”机制,为9个边远乡(镇)专设办事窗口,制定领导定期带班、首问负责、即时办结等6项管理制度,并选拔熟悉电子化操作、有窗口工作经验的乡镇干部18人,通过典型案例演示、岗位交流讨论等形式打造“全能柜员”,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开具证明、资料审核、政策解答等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一站办”。
“现在办事很简单,只要用手机登录这个平台,我就可以给村里反映一些问题,平台都会在5个工作日给予及时答复呢。”富蕴县吐尔洪乡拜依格托别村村民巴合提汗·卡孜木告诉记者,在平台上留言节省很多时间,问题可以是关于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或者小额贷款等方方面面。
为实现信息系统服务能力最大化,“5G农牧民服务E站”配备多功能自助服务机、综合事项办理等智能机17台,开发集政府公开信息、农产品信息、就业信息等在线办事“5+1”网络服务平台,并依托视频连接站,开通“绿色服务直通车”,为农牧民群众线上“面对面”开展政策讲解、矛盾调解,打造“流动党员之家”,方便“冬城夏村”流动党员远程参与支部组织生活和村级事务,实现“足不出户,坐享服务”。
“‘5G农牧民服务E站’还设置特色农产品销售展厅,开办网络超市、网络直播间,采取‘电商+直播’助农模式,帮助农牧民线上销售本地农副产品余件,总交易额达12.8万余元。由于效果突出,‘5G农牧民服务E站’的做法开始在全地区推广学习。”富蕴县委组织部干部袁健介绍说。
目前,“5G农牧民服务E站”已经在阿勒泰地区全面推广,预计年实现各县(市、景区)、各乡(镇)站点全覆盖。后期,阿勒泰地区将依托5G互联网技术,加快布局数字化、智慧化乡村建设,将服务E站、电商直播、物联网家居等惠民智慧应用普及到农牧民家门口,打造“云端”乡村,以高品质5G网络服务推动互联网从“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切实让农牧民群众感受到网络通信带来的“数智化”新生活。”
▲5G农牧民服务E站,工作人员帮助农牧民使用办事机器人。
喀纳斯:“四个改善”塑造“新”喀纳斯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处祖国西北边境,素有“人间净土”的美誉,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是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尤其是深秋初冬的喀纳斯更是仙气缭绕、湖光山色、层林尽染,让人犹如人间仙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喀纳斯,今年6月27日—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喀纳斯调研时,明确提出喀纳斯景区要“改善设施、改善服务、改善厕所、改善交通”的工作要求。
4个月来,阿勒泰地区集中力量推进以喀纳斯景区为重点的“四个改善”工作百日行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观鱼台的变化很大,新的木栈道更宽更防滑,木栈道两侧的护栏也换成了钢质的,提高了安全系数;木栈道上新建的避雨亭让游客歇脚时更加舒适,非常人性化。”从事旅游业多年的张胜超,先后4次带领自驾团队来到喀纳斯景区,这里的变化让他感受很深。
为打响“改善设施、改善服务、改善厕所、改善交通”百日攻坚战,喀纳斯实施总投资万元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喀纳斯全面完成观鱼台改造、哈纳斯老村和新村基础设施提升、喀纳斯湖边木栈道改造和停车场建设、贾登峪电力提升、三湾基础工程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其中,新增观鱼台会车道7个,新建避雨亭12座,改建护栏3.6千米、木栈道17.9千米,改造停车场3.5万平方米,新增观景平台平方米,标识标牌、果皮箱、垃圾桶、通信基站等全部配齐。完成国道“0公里”广场一组,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等。
“你好,需要热水吗?”“请注意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国庆长假期间,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忙碌在喀纳斯各景区景点。他们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指导游客扫描行程码,为游客免费发放口罩、提供购票咨询服务、倒热水、提行李……
服务永远是旅游润滑剂。为了提高对游客的服务水平,喀纳斯景区制定了《景区优化服务、品牌建设整改落实方案》,对景区名工作人员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培训,针对驾驶员、服务员、保洁员等13类从业人员,开设文明用语、服务礼仪、服务流程等专项培训余人次。设立微笑服务窗口个,接听游客咨询3.9万余条次,切实改善游客出行体验。
“年,我跟随旅游团来喀纳斯旅游,记得在很多景点游览的时候,排队用洗手间耽误了太多时间。”10月15日,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冯女士说,再次来喀纳斯旅游,发现每个景点的旅游厕所由外到内都焕然一新外,而且每个景点去洗手间都能用上热水,很方便。
让厕所变景点,让游客更“方便”。这是今年阿勒泰地区坚持把旅游公厕作为检验景区形象好坏的措施之一。在神仙湾、观鱼台等“网红打卡点”,改造后的厕所内都挂上了摄影作品,摆上了绿植,还伴有柔和的背景音乐,部分厕所使用新型电采暖设备,确保冬季也能正常使用。有的厕所在蹲位上增加感应系统,哪里有“空位”,游客一进大厅便一目了然。此外,厕所设有环境监测设备,可自动除臭,解决异味尴尬。
据初步统计,今年喀纳斯景区按照“有厕纸、有热水、干净、无异味”标准,改造提升厕所49座、购置安装移动厕所11座,新建厕所7座,改造经营餐饮、家访经营户厕所62个,全面落实“整洁、无味、热水、厕纸”的标准,为游客大开“方便”之门。
9月28日,中国G公路零公里纪念广场揭幕暨发车仪式在喀纳斯景区举行。当天,有着20多年驾龄的资深摩友庄德和朋友一起从乌鲁木齐赶到喀纳斯景区参加发车仪式。多年前,庄德曾自驾游览过喀纳斯景区,这次喀纳斯之行让他觉得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
“听说今年喀纳斯景区改善了交通,我们才敢把自行车托运过来骑行。”庄德说,“骑行沿途有高山、草原、湿地、溪流、森林,壮美的景色延绵不绝,高标准国道省道平整宽阔,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
今年在自治区和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布喀公路、铁贾公路、阿禾公路同时开工建设。其中,全长78公里的布喀公路是连接“童话边城”布尔津县和喀纳斯景区“空中门户”喀纳斯机场的一级公路;全长54公里的铁贾公路西端是喀纳斯景区铁热克提乡,东端为喀纳斯景区中心贾登峪,将白哈巴、喀纳斯、禾木3个景区连起来,构成了“喀纳斯环线”的最后一环,在确保游客不走回头路的同时,还为铁热克提乡多名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而全长公里的阿禾公路穿行在阿尔泰山深处,沿途风景美不胜收,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线路。
除此之外,喀纳斯景区还对内部所有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修整破损路面,将一条条曲径变成了坦途,让游客乘车、驾车体验更加舒适。
(□胡俊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