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室、农家书屋、“冬不拉”小分队……各种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活动,覆盖了布尔津县的所有乡村。村民们在”农家书屋”里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在文艺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在宜居环境中走上幸福的大道。
行走在一个个乡村,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以文润人,涵育乡村文化根脉
“燕子,走,去农家书屋看会儿书吧!”阔斯特克镇吉迭勒村古丽加米拉·哈得力敲开邻居的家门。“这就去!”对方应声回答。
只要一有空,古丽加米拉·哈得力就会约上村里的伙伴,一起去农家书屋翻开心仪的图书,开启阅读时光。她说:“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我们从书本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把所学运用到了种植养殖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收益。”
从开门营业到闭门打烊,这处“农家书屋”的阅读者络绎不绝。小小的书屋,俨然已成为乡村群众丰富文娱生活、改变生活方式的好去处。
今年以来,布尔津县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让数万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相关部门通过数字化建设,开通服务点网络端口,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推动县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有效覆盖。
“乡村振兴既要有形式,也要有‘灵魂’,才能实现文化领域的惠民、乐民、利民。”布尔津县宣传部副部长李成说,“布尔津县正不断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包括‘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多措之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依托文化阵地,我们规划了‘十五分钟阅读圈’,常年开展农民文艺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唱响党恩,厚植乡村淳朴民风
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文化润泽,也要寻觅来时路。布尔津县在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源源不断地“送”出红色理念,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
连日来,布尔津县“石榴籽宣讲团”冬不拉小分队下乡村、送文化。
“六中全会指方向,社会经济同上进,万众一心齐上阵,克服万难向前进……”在冬不拉的拨弦声中,动听的旋律流淌到人们心里。台下,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冲乎尔镇阿克齐村牧民木拉力·塔拉富汗说:“文艺下乡,把党的政策唱进了‘心田’,播撒下来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让我们对家乡对祖国充满了热爱,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乡村振兴,离不开思想建设。思想建设的根基从而来?“感党恩”是乡村振兴长久发展的基础。
事实一次次证明,用红色基因激发情怀,可以让乡村提升“精气神”,增进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构建乡村发展理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美丽宜居,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的村庄华丽蝶变,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路灯亮了,河水清了,文明卫生的素质也提高了!人们过上了诗一样的生活。”一直在外务工的杜学峰看到家乡的变化之后,返乡创业,在窝依莫克镇哈太村开起了农家乐。
哈太村的四季风光如画,用“一步一景”来形容村庄,恰如其分。
目前,窝依莫克镇哈太村,以及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冲乎尔镇哈热阿布拉克村、也格孜托别乡克孜勒托盖村、也格孜托别乡克孜勒加尔村入列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外,窝依莫克镇也拉曼村入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入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随着农村生产生存条件的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群众看到了————远方有风景,家乡也有,而且更美。
发自肺腑的共识,吸引了更多有识之士返乡发展,为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驱动力。
据了解,布尔津县城每年都在农村基建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营造农村宜居环境,注入文化“软实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呈现着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振兴局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