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到融入行业发展脉搏;从传统产业起步,到向更多领域延伸;气象服务赋能生产,惠及亿万用户,步履不停、潜心耕耘,书写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中国粮”里看气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杂交稻制种面临的挑战,首先便是气候问题。

湖南省气象团队通过研究,得到两系法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光条件与关系模式,确定了杂交制种的适宜气候区域和生产时段;针对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构建气象影响关系模型,确保超级稻大面积栽培实现高产稳产。

现如今,从海南南繁基地到四川天府现代种业园,种业气象服务陆续开展。优良品种,让作物更具韧性。

在我国农业生产还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当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气象条件保障现代农业生产是一道关卡。

气象部门大胆试水,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打开手机软件、拖动风口进度……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的菜农崔江元熟练操作“新农具”,两亩大棚顶帘缓缓拉开,湿热的大棚里立马清爽不少。“趴”了20多年大棚的老崔,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能用上智能放风设备。自从当地气象部门免费给大棚安装了部互联网智能温湿度仪,菜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随时通过手机App知晓棚内温湿度状况,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春耕春播时节,融合了天气预报与农事建议的信息,直达农机手、种粮大户和农业管理人员,为农机化生产注入气象活力。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迎来小米大丰收,手捧颗粒饱满的小米,当地村民笑逐颜开。张洪文摄影

为农服务的变化,农民最有发言权。

“开春后,手机每天都会收到天气趋势、农情及农事建议。”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种植户杨海洋认为,气象信息及时的“温馨提醒”,管用!

“从玉米改种水稻,产量和收入都翻倍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天德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的石淑珍难掩喜色。原来,气象部门为当地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决策咨询,重新划分积温带,精细区划主栽品种,从而实现农产品质的飞跃。

为农服务的质量,数字最有说服力。

国内外粮食总产量预报准确率稳中有进,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农业气象基础业务能力逐步提升,7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组织高效集约,形成国省市县乡五级服务格局。

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创建的首批10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跨部门、跨区域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局面:苹果气象服务中心将小苹果做成大产业,茶叶气象服务中心融入产业链为茶香添韵味,橡胶气象服务中心深挖数据潜力科学生产……一场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已在中国大地悄然进行。

大战略里“挑大梁”

有着20年航行经历的渤海轮渡公司副总经理、总船长王福田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末出海前,他都会购买美国“气导”公司6小时一次的航线天气预报。年后,选择国内“气象订制”的航线预报、航次评估、后续服务等,这让他一路更有底气。

海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推进海洋气象科技创新,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保障海上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迫切。

中央气象台从年开展气象导航技术研究,到年气象服务遍及三大洋,签约48家航运公司,航线几乎遍布全球主要港口,为用户节省小时、吨油耗,减损约万元。

“国船国导”从起步到缩小差距,再到挺直腰板与国外公司同台竞技,离不开中国气象局党组多年来的谋划部署,以及集远洋导航多源数据、航线模型与算法、岸基远洋气象导航决策支持等为一体的硬核技术。

年6月8日和9日,中国气象局分别与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就共同建设高水平的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全国领先、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洋气象研发中心和海洋气象装备产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我国海洋观测体系已经形成,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可为全球海洋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而在国内,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汛冬枯、北缺南丰,南水北调作为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已有多亿立方米清水由南向北,滋润着京津冀鲁等沿线1.2亿人口。

3月的白洋淀,柳芽新出,淀水清清,河北省保定市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益城市之一,当地气象部门在干渠沿岸布设自动气象站及智能监控探头,监测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干渠设施和水质的影响。这项超级工程,从宏伟构想到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包括前期气候论证、库区移民、项目建设到人工增雨科学蓄水、水质提升,乃至水源地和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在内,气象科技力量始终贯穿其中,守护一汪清水汩汩北流。

代表中国尖端制造的高铁,让“流动的中国”更具发展繁荣的活力。一条条自主建造的铁路,见证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其背后是强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中国高铁在应对复杂气候环境方面“集齐”多个世界之最,展现着跨越5个气候带的强劲奔跑新动力。

“我国高铁线路在‘抗寒’‘抗风’‘抗湿热’等多个领域达到‘世界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杜彦良认为,气象保障了复杂环境下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安全运营,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积累宝贵经验。

科学进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看到气象部门的身影。近年来,气象部门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等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到实处,处处彰显中国的发展潜力、创造能力。

“服务圈”里广惠及

“以前常有客户半夜打电话问天气,我们再去咨询气象部门。”浙江义乌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林益锋说。现在客户诉求变得更加明确:“我看到某地高温,要不要调整箱柜?”

“物流气象黑匣子”让林益锋心里不慌,他可以实时了解集装箱内外温度、湿度、气压等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如高温通风、低温覆膜、震动加固,或向运营部门申请延期、改变线路等。

有了数据支撑,当地气象部门借此开发“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系统,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为物流企业提供沿线主要城市气象实况及未来15天气温、降水以及中欧班列商品气象适宜度指数等预报信息产品,自年试运行以来,累计服务近列次中欧班列。

近年来,气象部门从优化服务供给向满足应用需求延伸,积极构建开放融合共享的气象服务生态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快递、外卖、旅游、保险等多个领域。

3月2日,湖南顺丰速运快递员孙浩圻收到气象部门专门发送的“阴到小雨”短信后,及时备好雨具。预警抵达“末端投递”环节,让从业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气象关怀。

天气对于快递行业非常关键,遇到灾害性天气会出现接送货率下降、货物破损率提高和车祸风险增加、配送时效延缓等问题。“但有了针对性的气象预警服务,我们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顺丰速运长沙某分部经理黄明说。

气象部门与邮政行业打通信息对接渠道,通过“战疫速递”小程序,让气象预警信息精准直达全国逾万名快递从业人员,既让快递小哥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调整配送计划,也便于管理人员提高运行效率。

不止于此,准确及时的天气信息,可以让外卖送餐人员、快车司机的补贴据此调整,交通导航避开危险路段,航空公司为会员推送航线个性化服务,民宿业对气象灾害防御保险的高要求得到满足……这背后,是气象部门以提升各行业“获得感”为目标,不断强化自身硬实力的孜孜追求。未来,气象部门还将继续深化预警数据与地域、行业、灾情等数据信息融合,让预警发布更精准、更到位。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气象人以利民的情怀、创新的锐度、实干的韧劲,充分发挥气象资源趋利避害的作用,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气象智慧。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李冬梅王晨简菊芳赵晓妮叶奕宏谷星月卢健吴卉

编辑:姜虹张明禄

审核:段昊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