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东西方多个文明体系汇聚交融之地,拥有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和弥足珍贵的文物遗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并两次赴新疆考察。如今的新疆,文化和旅游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天山南北遍开民族团结之花,新疆各族儿女正奋力擘画新时代美丽新疆的幸福图景。
文物保护事业交出亮眼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考古发掘研究,让文物发声、历史发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证资料,引导各族群众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新疆文物工作者开展新疆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专项调查组全体成员走遍了9个地州市、19个县市区和2个兵团农场,圆满完成了全疆58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遗址(含个洞窟、57尊摩崖造像)的专项调查任务,形成了《新疆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
为保护文化遗产,近年来新疆实施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建设、保护性设施建设、展示利用等项目上百个,楼兰古城、北庭故城等一批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克孜尔尕哈烽燧、惠远新老古城等文物遗址展示利用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年起,新疆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建立起拥有人的野外文物看护员队伍,负责巡查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部分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确保野外文物安全。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和法制宣传。
新疆还不断加强文物考古,围绕《新疆考古工作规划(—)》,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73项。其中,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等4个遗址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促进博物馆创新发展,新疆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9个、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11个、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7个,让一批珍贵文物得到及时修复、保护和利用。新疆还推动“国家红色记忆工程”,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周,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故居等革命文物旧址、纪念馆打造成爱国主义宣教阵地,提升革命文物的宣教功能和公共服务效果。
▲7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一起。56岁的江努日·图尔干巴依和他年仅14岁的徒弟玉米塔力·耶提库分别站在总书记身边。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新疆博物馆为习近平总书记进行说唱展示(新疆克州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为推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新疆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对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给予补助,同时建成上百个非遗展示传承场所、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建立5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非遗整体保护;通过加强传承人认定管理、加大传承人群培训、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加强非遗理论研究等多种举措,提升非遗传承能力,助推非遗保护成果普惠共享。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健全服务网络、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效能,使区、地、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给广大群众。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一批特色分馆从群众需求出发、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成为跨界合作文化惠民的新途径,使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疆充分利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及“我们的节日”“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等活动平台,在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利用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年均组织9万余场活动,惠及群众万人次。各地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搭平台、育模式、优服务方面持续发力,一批有品质、有温度的文化活动已形成品牌,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新疆“石榴籽”文化小分队送演出到基层
为不断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年,新疆启动《颂歌献给亲爱的党》“石榴籽”文化小分队赴基层辅导培训活动,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文艺培训辅导和展演展示活动,将舞蹈、朗诵、乐器、声乐与传统文化融合,引导广大群众唱起来、跳起来。5支文化小分队全年共深入个乡镇,培训农村文化带头人人,创作节目50余个,开展文艺演出74场,惠及群众1.1万人次。新疆还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在全疆各乡村设立首批55个“农村文化大院”示范点,把话筒、舞台交给百姓,把农民的家变成农村文化新阵地,精准填补公共文化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的距离。
▲读者在和田地区图书馆阅读
目前,新疆共有家公共图书馆、家文化馆、58座美术馆、个文化站、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截至今年4月底,新疆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在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场,服务群众.6万人次,初步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新疆伊犁州直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发展薰衣草产业,打造紫色经济。
近年来,新疆加速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为旅游业发展擘画出崭新图景。
▲参加年“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灵秀之境”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的新疆文旅宣传推介人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涵盖全国8个主类、30个亚类、个基本类型;民族文化璀璨多元,现有木卡姆艺术、玛纳斯、麦西热甫3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94项国家级非遗。如今,“非遗+旅游”已成为新疆各地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结合传统节日和法定假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艺术、民族文化风情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的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指导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博物馆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和销售;将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喀什古城景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等5个景区打造为首批“新疆非遗巴扎”;推动非遗主题游,“喀什民俗非遗主题游”入选年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拓展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实现非遗活化、体验升级。
作为展示和传播文化的窗口,文旅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在新疆各地蓬勃发展的文旅融合项目。一大批融民俗、非遗、美景、文创、休闲、美食等为一体的文旅小镇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的项目和业态。如今,新疆各地非遗特色项目已成为当地旅游以及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内容,地毯织造、刺绣、铜器制作、土陶烧制、乐器制作等一批非遗项目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
接下来,新疆将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山公园、温宿县柯柯牙纪念馆等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完善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机制,打造一批兵地共建旅游项目。
(文内配图除署名外均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年8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牢记嘱托,擘画美丽新疆的幸福图景》
↓↓↓↓↓↓↓↓↓
责编:陈晓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