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是被冻醒的,半夜下雨了,火炉也熄灭了,毡房毕竟贴着大地,冷气贴着地面钻上来,每个人都盖两床被子还是冷。男士们早早起来了,另一个毡房的女士们也起来了,毡房外窃窃私语,好像来自遥远的声音,其实是大家洗漱道早安的声音,沿着冰凉的空气传到梦里。
再怎么不愿意起床,也还是要行动,毕竟9点就要离开这里,去往下一个地方。哈萨克大叔推门进来棒我们生炉子,外面的冷气随着开门涌入,又随着关门被搁在外面。火炉烧热了,我们陆陆续续起床,到外面洗脸。只有一个接水的地方,洗脸需要排队,王超惊然跑到额尔齐斯河边刷牙,被冰冷刺骨的河冻到了,又跑回来排队。
地面湿漉漉的,落叶仅仅贴着大地,踩上去有种厚重踏实的感觉,好像踩在毛毯上。我们在外面洗漱,又站在院子里化妆,风吹过凉飕飕的,也没有办法。因为下雨,这一片都停电了,毡房内黑乎乎的什么除了睡觉什么也干不成。连吃饭也是,必须在外面的桌子上,我们冻的脚疼,却也别无他法。早餐是热乎乎的羊肉面片,虽然简单,大家都端着碗站在铺满落叶的河边,大口大口吸溜面片,喝汤,白色的热气从碗里袅袅升起,倒也痛快。一碗吃下去,全身出汗,十分舒坦,每个人15元,女士们各自吃了三碗,男士们更多些,调侃说要吃回来。
上了车我就睡着了,再次醒来是司机让大家下车。
“下车干什么?”因为周围是干巴巴的山头,不曾见什么风景。
“要看转场,拍羊群。”kitty说。
“羊群在哪?”我十分激动,曾经无数次在李娟的《羊道》系列读到过转场的场景,今天可以看到太好了。
“刚才路过。一会就走过来了。”于是我们耐心等待,5分钟之后,就看到一群马从山后绕过来,缓缓走过马路,沿着公路的方向继续向前;接着就是大片的羊群,大部分都是黑色棕色的毛,经过夏牧场的滋润,个个肥硕油亮,雷鸟说那是是哈萨克长尾羊,在新疆较为普通的羊,但是每个羊群都有一只牧羊犬守护,这一群的牧羊犬是花白毛色,站在山顶上雄姿勃发,自有一股威严,我们都不敢靠近。
几乎像是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便开始“搬家”,更换牧场,从山前平原的春秋牧场,搬到高山的夏牧场,等气温下降,再从高山带逐级往下迁徙,以便在冬季来临之际,回到低海拔谷底较为暖和的冬牧场。他们敏锐的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农业地区的人以“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牧民却将“转场”当作生活的本身,并因此才形成了仅有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游牧生活。
这是国家地理杂志新疆专版对新疆牧民转场的描述,可是行吟诗人这四个字太过轻松,真正体验过转场生活的牧民才知道,转场首先是痛苦的,丝毫不浪漫,当你穿着三条棉裤骑着马在风雪肆虐的崎岖山路中行走24个小时,还不能有丝毫的软弱时,你就知道,这样的迁徙其实是牧民最最无奈的选择。因为牧民必须在夏季沿着雪线向高海拔处迁徙,将低海拔处的牧场精心保护好,而冬天高海拔处的草就会被大雪掩盖,羊群也无法适应极度的寒冷,必须迁回低处。在转场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的砥砺中,牧人一直都是在寻找人和羊的生存空间,在新疆这样垂直性地带,这种生存空间随季节和海拔而转移。与其说是牧民在牧羊,不如说是季节和气候在牧羊。哈萨克牧民年复一年恪守大自然的规律在高山大地上穿梭,他们穿越冰河、山地,穿越所有寒冷和苦痛,一次次赶着羊群,赶着骆驼,带着全部家当,走向更好的水草,更好的生活,他们保留着游牧民族最后的习俗与尊严。
我们走在路上,转个弯,会看到大批的山羊突然出现在山上。不同与内蒙古平坦的草原,因特殊的气候,新疆的草原隐藏在大山深处,所以游牧更为艰险,羊群不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它们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那些大山的褶皱里。当转场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新疆看到几万头羊群一起转场的壮观场面。
每当看到一处美景,总有人感叹身在新疆的牧民多么幸运,他们可以一年四季看到如此美景,可是路上遇到的他们形色匆匆,一门心思赶羊。我想起李娟仔《冬牧场》说到,牧民要在转场的时候,忍受长久的冷冻,此时全身每一个细胞都被调动用来御寒,为生计奔波的人没有心情为美景沉醉。可是他们无形中称为风景的一部分,每年有大批的摄影师赶往新疆拍摄转场,因为只有这里可以看到规模达10万只羊一起转场的壮观景象。路上我们停在额尔齐斯河边拍照,可是水汽太过冰凉我们嚷嚷着要上车。其实牧民在转场的时候要淌过无数条冰冷的河水。像牧民一样,人生中有比额尔奇斯河更加冰冷的河水,你必须过去,过不去,就不无法继续更好的生活。
一路上我们遇到很多转场的牧民,以前全部是牲口托运物资,现在大部分用摩托车,卡车。虽然现在都用车搬,可是马和骆驼还是牧民家必备的牲口,因为对于牧民来说,方便实惠是一回事,感情和习俗是另一回事。
“摩托车好还是马好?”记者问一个牧民。
“还是马好,如果我喝酒了,马可以带我回家,摩托车不能。”牧民答。
新疆时间和北京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这就导致我们总是饿,12点就想吃饭,可是新疆人到2-3点才吃午餐。因为路途遥远,我们达到吃饭的地方—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的师部北屯,已经是下午3点。雷鸟特别推荐一杆旗手抓饭和新疆49丸子汤,我们相信他的眼光,果然米饭香甜,丸子汤鲜香,还有配丸子汤的油塔子,长得像花卷一样,又香又软。
吃饭之后再次出发,傍晚到达布尔津,在酒店换了羽绒服就向五彩滩出发。
五彩滩其实就是新疆最普遍的雅丹地貌。在新疆,红层岩石遍布南北,天山山麓,西部山岭,盆地边缘甚至沙漠腹地,你都会和红层相遇。亿万年来沉积环境的变化造就了地层中不同化学成分的积累,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带,地壳运动使原本水平的地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和抬升,流水的切割和风沙的侵蚀,将这些递跃千里、高低错落的彩色岩层暴露与地表。因气候、风力、地表水等的侵蚀程度不同,雅丹地貌不尽相同,有的是高深绵长的峡谷,有的是纵横交错的沟壑,有的是宽广绵长的谷底,有的是低矮缓和的丘陵,如果从高空或者站在高处俯瞰红层大地,线条延绵起伏,色彩层层叠叠,仿佛看到画家肆意挥洒的艳丽画卷。
和新疆著名的魔鬼城不同,五彩滩因为规模小而经常被忽略,可是五彩滩因为额尔齐斯河从中流过,一河两岸风光迥异,一边是沟壑纵横的多彩悬崖,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黄色胡杨林,夕阳西下,逶迤起伏的奇岩异石,幻化出明媚的橙黄、神秘的紫红、浓郁的乳白……让人如置迷幻梦境。不同矿物质在光照下形成种种异形奇彩,五色斑斓,河水清澈碧蓝,胡杨林或碧绿或金黄,人们称为“五彩滩”。
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大批摄影发烧友,到处都是扛着相机等待落日的游客,风特别大,我们穿了羽绒服依然很冷,不过夕阳的金光照遍大地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置身金色宫殿,美的不似人间,一切的冷冻也值得了。
回到布尔津已经晚上9点,这一次我们住的酒店好一点,叫做瑞峰大酒店,仅仅挨着美食街,只是新疆的安防特别严厉,进酒店一律过安检,连进美食街都要身份证和安检,我忘记带了,没有进去。本来还遗憾吃不到著名的烤狗鱼和俄罗斯老太太的格瓦斯,可是后来他们说狗鱼挺贵,70一条还不好吃,也没有遗憾了。
顶着寒风,借着微弱的灯光,我们沿着大街去买厚衣服,因为喀纳斯下雪了,怕太冷。我和kitty认识近一年,竟然第一次逛街是在深夜的布尔津县街上。话说能不能一起逛街、一起旅游和一起说别人坏话是检验友谊的三大标准,看来我们的友谊在这次旅行中得到了检验与升华,因为基本一路都是她在照顾我,等我,提醒我和嘱咐我。
布尔津很冷,五彩城很美,和闺蜜一起旅行,很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