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说到,我和好神奇去了北疆非网红的乌尔禾胡杨林景点,遇见了大漠中的一颗爱心树。晚上夜宿在童话小镇——布尔津,看到了中国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第二天在布尔津偶遇大雪天气,去禾木的路上遭遇了交通管制。我们和小伙伴只能四处探路,因此去了哈巴河县,遇见了一处能让江南人疯狂的白色大雪世界。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在晚上7点多安全地达到了禾木老村,至此精彩开始了。

北疆的王牌,是禾木的日出与白桦林

经历了冰雪封路的一整天,我们兜兜转转之下终于在当天下午6点多坐上了前往禾木村的景观车。因为禾木景区有规定,除了冬季,所有的私家车都不允许进村,需要在景区大门购买门票及车票前往。而景区大门到禾木老村还有着将近40多公里的路程,这大概也是出于对这个原生态村庄的保护吧。虽然有很有游客会说禾木已经非常商业化了,但我觉得它的商业化一点都不恼人,相反安安静静的非常治愈。

其实旅行让人着迷的一点便是人与人、人与景的各种碰撞。就像这次的旅行我们遇到了明朗、温柔、细腻,有着相同喜好的同行伙伴;领悟了年轻时被忽视,但现在特别能感同身受的话语;有了以前不懂但现在能引发共鸣的一首歌曲。我记得中央以前的音乐频道有做过朴树的专辑,印象最深却又谈不上有多感触的便是那首《白桦林》。毕竟那个时候,我最青春肆意的年纪已经开始有了韩流、日流,kpop和日漫,这些“新潮文化”的引入带给我们这一代的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冲击。那个时候,小姑娘都在偷偷谈论“HOT”、“神话”组合,男孩子沉迷于“圣斗士”、“奥特曼”,大概谁都能含喊上一句“天马流星拳,庐山升龙霸”。但是没想到的是三十几岁的时候,我却能在新疆的禾木真真切切感知《白桦林》所唱的失去和希望。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林》中唱得便是这里吧。

其实说起北疆,就不得不提禾木、喀纳斯,而这里除了湖,还有着让人捉摸不透的3个图瓦人村庄,禾木村、喀纳斯村、白哈巴村。相传对于蒙古族图瓦人的历史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士兵后裔;也有人说图瓦人的祖先是五百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蒙古乌良哈部落的人,各种说法众说纷纭,倒是给这个部落增加了抹不去的神秘。但可以得到认证的是,中国图瓦人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他们游牧、狩猎,百年来就定居在喀纳斯湖畔,这个令人向往又神秘的地方。三个村子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色,但我自己最喜欢也最推荐禾木村。

现在的禾木村主要分成了老村和新村,老村是主要的观光区,所以大多数景点都集中在这里。老村里的住宿和美食都非常完善,一排排三角小木屋非常有规律的排列在禾木河畔。而新村比较新且密集,住了图瓦人的居民,并且也有很多设施非常完善的民宿。但是新村相对来说离观景平台、百年书屋都比较远,需要搭乘村里的免费公交车才能到,对于早上想要看日出或是晨雾的小伙伴来说比较困难。所以选择住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位置是在老村还是新村,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呢。

整个禾木村位于山谷之间,村庄的四周都是绵延的山坡,而且这里的山谷并不深,所以整个村庄显得特别的辽阔。现在这个季节,山顶早已经是雪峰了,抬眼望去都是白桦树和冷杉组成的山野,还有白桦树下那一排排用原木垒成的尖顶小木屋,还真得颇有瑞士的风格。

除了白桦林,我想大部分游客来禾木肯定是冲着这里让人心醉的日出和晨雾来得。禾木村的日出时间在早上8点多,最佳的观赏和拍摄位置位于村落半山腰上的观景平台。如果想要提前“占领”一个最佳的摄影位,你得早上6点多起床,乘着天黑爬上一段登山阶梯就到啦。登山步道在禾木桥的另一边,路况很好且都是木质阶梯。我们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大概只花了20分钟就到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除了徒步,其实还可以选择骑马上山,但马道的风景相对来说就没有阶梯那一边来得好了。

日出东方,你会看见山顶的雪峰慢慢染上红色,渐渐的对面山坡上出现了红日的身影。等到太阳上升,山谷下的村庄才会慢慢染上一层薄薄的晨雾,这个时候小木屋也慢慢扬起了烟火,烟火气与晨雾交汇组成一幅非常美妙的画卷。不过拍日出绝对是一场拼无人机的大战,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至少十几台无人机在头顶上空盘旋,一台比一台高级。像我们的一代机子到最后都直接丢失信号盲飞回来,也是够惊险的。

日出是真得好看,冷也是真得冷,特别是早上爬山运动后还出了一身薄汗,在这雪山下一冻,那滋味真不好受。最后我冻得受不了,在小卖部买了一杯香飘飘奶茶和好神奇拼着喝了,这大概是我这么多年来觉得香飘飘最好喝的一次。为了拍个日出,大家也是拼了。

其实观景平台绝对不止是看日出而已,如果往雪峰下走,能看见牧民放马的栅栏和山峰下的小木屋。我不太能形容那种触动,不止像是瑞士风格,还有一种由心发出的平静与广阔。

除了从禾木桥边上来的常规登山路线,另一头的栈道可以直接通道禾木河边的原始森林。所以看完日出可以走环线,渡过援疆桥重新回到村子。

如果你的时间够充裕的话这片原始森林是个绝对值得探索的地方。所有的树木就围绕在禾木河两岸,能看见阳光透过树荫洒下来的温柔线条,你也能踩着溪石近距离接触这条禾木母亲河的温柔和色彩。来之前我看过一本自传,记录了喀纳斯周边的守林人故事,故事中写道他沿着禾木河去守林;去寻找这条河流的源头;去边境,痛惜那些被盗林者故意烧毁的树林,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守林人发自内心地爱着这一片山野与土地。

秋季的禾木村因为白桦林盛名在外,而9月中旬到9月底才是禾木白桦树最漂亮的时候。我们是国庆期间去的,但想要看白桦林还是晚了点,几场大雪一下已经将白桦树压成了白干干。但是怎么说呢,稍有余韵的秋意加上白雪皑皑的冬景,反而给禾木一种特别的气氛。虽然都是金黄的树叶,但白桦树和胡杨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胡杨弯曲,白桦笔直,胡杨树干犹如苍鹰的羽毛,而白桦树干却像剥落的白纸。但唯一相同的或许就是他们那在艰难的环境中的生长力。据当地人说,在遭受摧毁的森林中最先长出来的便是白桦树。

我最喜欢的还有这片白桦林下的百年老屋,尖顶原木配上金黄的白桦树,有着一种油画的既视感。这些老屋还留着禾木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据说在禾木村还没有形成村落的时候,这里只是山下的图瓦人冬季狩猎的地方。历史中的某一天,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群异国人,异国人在这里搭建小木屋俨然有了定居的意思。原来这是一群因俄罗斯革命“逃难”出来的俄罗斯贵族,他们为当地的图瓦人带来了一定的物质文明,而图瓦人为他们提供劳动力,交换彼此的粮食物资。渐渐的人多了,禾木村也开始有了村落的规模。后来这群俄罗斯人都出国了,但是在禾木百年老屋上却留存下了那一段过往故事。

不过在禾木的时候,能听到很多游客在讨论它的商业化。其实也没有错,老村作为禾木旅游的中心其实就是妥妥的食宿一条街,周边基本都是景点和民宿。但呢别说,我觉得它一点都不喧闹,反而安安静静的。一排排木屋有规律的排列着,虽然不大,但食宿、暖气、wifi都有,院子里圈着草地还放养着牛羊。偶尔还能看见村民骑马而过,有时候他们还会把马打得飞快,赶着马群快速穿过白桦林,听着马脖子上的铃铛声,都能感受到它们的肆意快乐。整个村子的周边都是好逛的景点,虽然少了些最原始的民俗氛围,但你喜欢的旅游目的地的样子这里都能找到。

除了村子里的这些游玩因素,禾木还有一个隐藏的路线,那就是大、小美丽峰。小美丽峰其实就是一个观景平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村子的全景和禾木河。而大美丽峰可以形容成“禾木村中的禾木村”,小小的山谷下保留了少量的三角木屋,这是当地哈萨克族的房屋,如果去了还能进木屋喝一杯奶茶,环境应该说更原始吧。美丽峰可以步行,也可以骑马过去。但是步行的距离比较远,到小美丽峰需要花费1小时,到大美丽峰又是1小时,即便脚程再快往返也得花费4个小时。骑马的话至少省了一半的时间和大部分力气,不过费用也不一般,去大美丽峰的话往返大概元,但是得再额外支付领队的一匹马钱。骑马和徒步的起点都在禾木桥下,徒步的话沿着马道走就可以,但是要尽量避开马匹。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和好神奇都会选择徒步,一是对于我俩体能的自信,二是因为我们并不富裕的旅游博主收入,我们坚决秉持着能省则省的原则,能靠体力解决的都不算事儿。所以到达小美丽峰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看到一对年轻人背着吉他、骑着马潇洒得到来,然后围坐在一起唱歌的样子,我还是好羡慕的。

在小美丽峰的观景平台,能从另一个角度看见禾木老村的全景,能看到整个村子都隐在这座美丽的山谷中。美丽峰下还环绕着禾木的母亲河——禾木河,或许就是这条河流孕育着这神秘又强大的图瓦人。现在禾木桥附近应该是整个禾木村最热闹的地方,往来的旅人,热情的商人,害羞可爱的当地人。有时很难想象,禾木村,如果没有了河水的映衬,又是一幅怎样的模样?

不过因为突然刮大风下大雪了,最后我们还是没有去大美丽峰。实在冷得受不了的情况下,我们决定下山了。我深深地记得,那是我第二次直接被冻得拉肚子。第一次还是一年前的国庆节,我们在大西北找不到住宿,只能在零下的温度窝在车里睡觉。我还把厚的睡袋让给了好神奇,这直接导致我半夜被冻到拉肚子。那种感觉就是会被屎憋晕的程度,或许国庆节我会有一个拉肚子的魔咒吧。

我们在禾木待了两天,说实在的两天真得不太够,我还没有去禾木河边的原始森林探险,还没有拍到最理想的滚圆的日出和粉色云霞满天的落日之景,还没有去禾木新村寻找图瓦人的小屋,掐指一算还有太多太多没有做的事情,更何况这么可爱还带着暖气的小木屋我都没住够呢。所以如果来禾木,我真觉得1天不够,如果时间条件允许真的建议多住几天。不过一定要提早预订房间,节假日的房费那也不是开玩笑的。据说冬季的时候,村里还有大型的滑雪节、敖包会,肯定乐趣十足。

这篇就用禾木村的粉红色夕阳做结尾吧!

12月的禾木已经是雪国了

如果你热爱滑雪,那它将会是你的天堂

别走开!!

下期:喀纳斯的冬天要美成什么样!?

持续精彩,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