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25.html

说起我拍鸟、观鸟的起源,还得从黑琴鸡说起。

初遇黑琴鸡

那是年秋季,我陪同好友阿勒泰日报社编辑部主任白卫东到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镇玉什阿夏村采访的途中,突然发现一群形体如鸡的大鸟在路边觅食,一点不怕人,距离我们最近时不足2米,我坐在车里用70~的镜头都能拍摄得非常好。

当时不知这些大鸟叫什么名字,只是觉得眼前的这些小精灵非常漂亮,出于职业习惯,我还是拍摄下来了。

回来后,我将拍摄的片子发给了一位热衷于拍鸟观鸟的朋友,他告诉我,这是黑琴鸡。后我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黑琴鸡(学名:Lyrurustetrix)属于中型鸡类,体重~克,体长45~61厘米,是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均有被羽,以适应严寒。雄鸟全身体羽黑色,头、颈、喉、下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镜不明显;尾羽叉状,不向外弯曲。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夏季兼食昆虫。一般说来,乔灌木的嫩枝、叶、芽、花序(桦、赤杨、柳等)、果实和浆果(如越桔)等是主要食料;昆虫(主要为蚂蚁和鳞翅目幼虫)及杂草种子、谷粒等为辅助食料。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新疆等地。大小似家鸡,雄鸟几乎全黑,翅上具白色翼镜;尾呈叉状,外侧尾羽长而向外弯曲;雌鸟体形稍小,大都棕褐,而具黑褐色横斑,翅上白色翼镜不著,尾亦呈叉状,但叉裂不大,外侧尾羽不向外弯,有金属光泽,尤其是颈部更为明亮;翅膀上有一个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最别致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侧的三对特别延长并呈镰刀状向外弯曲,与西洋古琴的形状十分相似,所以也称“黑琴鸡”;虹膜褐色;嘴和趾暗褐色;腿上裸皮桔红色。

 再拍黑琴鸡

熟悉了黑琴鸡的生活习性,也勾起了我再次去拍摄的激情。为此,过了一个多星期,我又专程去拍摄了一次,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去观察,拍摄得非常成功。

至此,从秋到冬,再从冬到春,我先后多次拍摄黑琴。通过不同季节的拍摄,也让我真正认识了黑琴鸡、了解了黑琴鸡,并在哈巴河县及周边的布尔津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和阿勒泰市等处发现了它们的繁衍栖息地。

通过不间断地拍摄,我算是基本掌握了它们的生活规律及习性。

黑琴鸡通常成群活动,每群由几只,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组成,随季节、食物多少和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它们春季活动范围较大,多在地面取食;夏季多在巢区附近的地面活动,有时也到树上,只是活动范围较小;秋季离开繁殖区域;成群体向四处游荡。冬季来临,大雪封山,气候寒冷,阿勒泰地区山区气温一般较低,它们就会出现在哈巴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河谷平原地带和农田中的林带里。在河谷平原区域栖息的黑琴鸡,大部分时间都在杨树上栖息,觅食也是树的嫩细枝条尖和嫩树皮等,平时很少下地活动,在树上取食有各种各样姿势,警觉性不高,它们在树上,有人走到树下也不会飞走。而在海拔低的山区活动的黑琴鸡通常在下午14至16时阳光充足时觅食,黄昏时刻便在雪地上用爪子扒出一个直径为40厘米左右的雪窝,挡住凛冽的寒风以便入睡。

掌握了黑琴鸡的这些习性后,极大地调动起我拍它们的兴趣。其中,我第一次发现的那个点,我自己去拍摄、带鸟友去拍摄,反反复复至少去了十几趟,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惊喜与收获。

记得我带去的第一个鸟友,是我的好朋友盾。

那天说来也奇怪,平时我自己一去就找到了,可是那天我们整整找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找到。正当我们准备返回时,突然从远处传来黑琴鸡的鸣叫声,随后一大群黑琴鸡从对面的一个小山坡上直接飞到距离我们不足50米的地方。它们的这一举动不仅让盾很激动,就连我这个多次拍摄到黑琴鸡的人也是激动到不能自已。它们开始在地面悠闲地觅食,后来相互嬉戏,再到最后,直接站在一块块黑石头上,仿佛与我们心灵相通,它们摆出各种姿势让我们尽情地拍摄……

直到夕阳西下,我们都拍摄了近千张。当我们准备收机返回时,发现在夕阳照射下的黑琴鸡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我们又是一阵狂拍,直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我们的存储卡全部拍满时,它们才走,展翅飞向了不远处的一片树林里。

返回途中,我们仍然很激动。回到哈巴河县城后,我们立即将当天收获的喜悦分享给了另外一位好友三郎。听到我们的所见所闻,翻看了我们的照片后,他直喊后悔,为啥没有跟我们一起前去拍摄。为了不让三郎遗憾,没过多久,我与盾又专门陪同三郎去拍摄了一次。因为在边城哈巴河县,我与三郎和盾三人算是少有的志同道合的好友。我们仨要是论年龄,三郎年长,为老大,盾比三郎小,为老二,我比盾小,为老三,我们三人以兄弟相称,情同手足。

那次,三郎拍摄得十分满意,我与盾也拍摄了不少好镜头。为此,我们一合计,给这块原本没有名字的地方冠名为“黑琴鸡基地”。

结缘国内鸟友

因“黑琴鸡基地”的拍摄条件、环境非常好,引得阿勒泰、石河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多位鸟友专程至此拍摄黑琴鸡。我们兄弟三人对前来拍摄鸟友们都热情接待,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其中,一位80多岁且德高望重的老鸟友还给我们三人起了一个绰号:边城三剑客。

老鸟友给我们起的绰号既是褒奖也是鼓励,我们三人也很很受用。自此,哈巴河县的“三剑客”名号不胫而走,在拍鸟、观鸟圈内不断传开。

在这期间,我们接触了很多拍鸟人士,他们爱鸟的一举一动让我们感动。可也有一次,有一批到此拍摄黑琴鸡的人,凭借自己的车辆越野性能好,将车直接开进黑琴鸡的觅食、栖息地,看似拍摄得很成功,却严重惊扰了黑琴鸡,这让我们非常地愤怒,立即制止,并直言不再欢迎他们到来。

我们的制止肯定是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受惊扰的黑琴鸡从此也不再近距离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只要有人走近黑琴鸡基地,它们就会立即飞走。

时间是治疗伤口的最好良药,对人如此,对黑琴鸡也是如此。过了很长时间,没有人去追赶和惊扰,黑琴鸡慢慢又回到了我们命名的基地。

通过这件事,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有些拍鸟、观鸟人士是真心爱鸟,有些人是抱有私欲,只管自己一时拍摄好,压根不会去理会动物的感受。

有句古话说得非常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当地的鸟友彼此之间都很熟悉,他们也不会刻意去追赶,可大部鸟友与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都是朋友介绍的朋友,他们到底怎么样?我们心里没底。为此,为防止惊扰黑琴鸡的现象再次发生,不管是哪里的鸟友,只要是前来拍摄黑琴鸡,我们都提前给予善意的提醒,这样不仅保证了大家拍摄能够成功,也有效预防了黑琴鸡的生存再次受到惊扰。同时,我们在当地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万物皆有灵性

有人说,万物皆有灵性。我对此深信不凝。

时刻对包括黑琴鸡在内的各种野生动物的呵护,也让我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之后,我们拍摄到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鸟类,还有些是疆内和国内首次发现的稀有鸟种。

就拿黑琴鸡来说,我们对它们百般呵护,它们也给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回报。此后,我们在白沙湖、大萨孜、哈龙沟等多处拍摄到了不同生境、不同版本的黑琴鸡,特别让我们惊喜的是,在距离哈巴河县城不到5公里的白桦林里也发现了黑琴鸡。

通过不间断的观察发现,黑琴鸡在哈巴河县不仅分布广,数量也较多,从某种程度上讲,黑琴鸡已成为哈巴河县生态建设和对野生动物保护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我觉得,这也是我对我们兄弟三人坚持不懈地去保护它们的一种褒奖。

因黑琴鸡,让我们兄弟三人手足情怀愈来愈浓;也是因黑琴鸡吸引了疆内、疆外许多鸟友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他们来拍摄黑琴鸡的同时,也与我们结下了浓厚的友谊。虽然我们在拍摄保护黑琴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可从某种程度上讲,黑琴鸡回报给我们的,远远大于我们为它们所做的——黑琴鸡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全疆、全国交流的大门,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

闲暇之余,我每每翻看整理近几年拍摄的黑琴鸡照片,都能勾起美好的回忆。从开始拍摄到最近一次拍摄,少说也拍摄了几万张黑琴鸡的照片,经过一次次的精选后,仍有自己感到非常满意的作品百余张。再详细地看看这些照片,发现每一张都有一个值得回忆的故事,有的感人、有的暖心,个别的也会回忆起不快。这也可能是摄影的神奇之处,它不仅仅是一张照片,它是记忆的储存,岁月的留痕。

抛开照片背后的故事,仅看照片,有些也能让自己为之兴奋。其中,有一组照片是年春季拍摄的黑琴鸡求偶的镜头。

虽然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可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天晴空万里,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大地初绿,我们陪同北京几位鸟友前往黑琴鸡基地拍摄。刚走到基地路口,远远地就听到雄黑琴鸡的阵阵鸣叫声,当我们准备接近它们时,突然鸣叫声停了下来,紧接着一大群黑琴鸡同时起飞,飞向了另一个山头。它们的突然起飞让我们感到非常意外,平时我们来拍摄时,它们都无视我们的存在,该觅食的觅食、该嬉戏的嬉戏。可今天怎么就突然飞走了呢?

是找,还是等?回到车上,大家简单商议了一下,并分析了它们突然飞走的原因。原来,是北京的鸟友听到鸣叫声非常激动,他们想立即一睹黑琴鸡的风采,因此,就走在最前面,加上另一位鸟友的红色冲锋衣过于刺眼,这陌生的面孔和艳丽的衣服肯定是让黑琴鸡受到惊吓飞走了。

最后大家决定不找了,先到当地一牧民家休息一下,喝点奶茶,等待它们自己再飞回来。

两个小时过后,黑琴鸡的鸣叫声再次入耳,让大家都兴奋不止。但有了之前的教训,这次穿红衣服的鸟友将衣服换成了暗色的,并让他们跟在我们身后前往黑琴鸡基地。这次我们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它们,它们只是短暂地停止了几十秒,又开始鸣叫。其中有几只黑琴鸡还直接跳到一块高高的大石头上,蹦着、跳着、鸣叫着,展开了如荷花般的尾翼,最近处的一只,距离我们不足5米。我们开玩笑说:“这是在欢迎远到而来的客人啊!”

返回途中,据一位资深鸟友介绍,他早在0年就开始拍摄鸟、观鸟,开展保护野生鸟类志愿者活动,仅黑琴鸡他在全国多地拍摄到过,但拍摄得最尽兴、最精彩的还是这次。

回到哈巴河县宾馆,吃过晚饭,大家分享当天拍摄体会时,特别是北京的几位鸟友,对黑琴鸡对我们的信任赞不绝口。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黑琴鸡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鸟类,几年的拍摄相处,它们对我们几个人的面孔非常熟悉,它们也清楚我们不会伤害它们。

这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世间万物,自然万象,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得到彼此的信任,才能够更加和谐相处!

文章来源:《新疆人文地理》年1期

撰文·摄影/刘是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