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那个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阿拉沟横亘于天山中部,位于天格尔峰东侧,距乌鲁木齐公里,全长90多公里。据考古调查研究,早在张骞西走中亚之前,这条沟通东西的天山廊道即已开拓。在汉代,阿拉沟古道成为车师、高昌(今吐鲁番)通尉犁(今焉耆)、龟兹(今库车)的重要支道,再向西可至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唐代自西州(今吐鲁番)至焉耆盆地道路被称为银山道,阿拉沟则成为银山道的重要补充,在东口设立镇、所进行管理。如今的阿拉沟交通十分便利,省道S穿行其中,在巴伦台与国道G、G相连,直通伊犁,成为南北疆交通的枢纽。

阿拉沟地形地貌

阿拉沟与古丝绸之路

据史料记载,阿拉沟是连通古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重要的交通支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遗留的军事遗迹也极为丰富,沟口处即有一座唐代烽火台,保存较好,清代沿用并加固。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陈戈先生在清理阿拉沟沟口烽燧遗址出土的大量文书残片时,发现上面记录着“鸜鹆镇”“鸜鹆镇游奕所”“名岸游奕所”等名称,其内容与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文书完全一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先生对这批文书进行了解读,其中,接待官员中有一人来自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康国“使者首领”“六品官”的“康××”。虽只是残片,但可窥全貌,说明唐王朝步入开元时期,已经在天山峡谷内有了军事防卫设置,从中亚康国穿行于天山谷地、草原,进入唐王朝之西州是存在并可供交通往来的。

阿拉沟烽火台

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阿拉沟发掘的一座塞人贵族墓冢中,出土了大量漆器和楚人巫风的凤鸟纹刺绣等,从刺绣凤鸟造型来看,与楚地特别是湖北荆州马山楚墓出土的刺绣十分相像。在俄罗斯境内巴泽雷克墓葬中也出土了大量极具楚文化线条特色的丝织品遗物,与阿拉沟出土凤鸟纹饰极具相似。三处墓葬时间,均为战国中晚期,其所采用的织法都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锁绣法。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新疆尼雅遗址、营盘墓地等出土的刺绣文物中都能看到传统锁绣技法。这与马山楚墓、巴泽雷克墓地的刺绣手法完全一致。战国时期的内地丝绸向西传播主要途径是先到阿尔泰山南麓,再向北传播。巴泽雷克墓地已出土战国时期的丝织品遗物,阿拉沟出土的凤鸟纹绣正是对这一路线的佐证,说明这条天山峡谷中的小道早已存在东西物质文明的互动。

阿拉沟凤鸟图(左),马山楚墓凤鸟纹(右)

巴泽雷克墓出土凤鸟图

明清以后这条线路记载相对较多。明代陈诚所著《西域行程记》,清时徐松的《西域水道记》,以及《新疆山脉图志》、《西域图志》中均有阿拉沟的历史记载。

阿拉沟与彩陶之路

据考古成果显示,新疆彩陶主要的分布区域有4个,即哈密盆地的天山北麓文化和焉不拉克文化彩陶、吐鲁番的苏贝希文化和洋海墓地彩陶、博湖—焉耆盆地的察吾呼文化彩陶、伊犁河谷的索墩布拉克文化彩陶。4个主要分布区域沿天山东西向链状分布,处于最东部的天山北路文化彩陶明显受到甘青地区彩陶文化的影响,年代也最早,有关新疆彩陶自东向西传播和演变发展的“彩陶之路”也雏形渐显。

苏贝希文化彩陶(左)察吾呼文化彩陶(右)

随着甘青地区彩陶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裴文中、苏秉琦、严文明等人先后指出,彩陶在甘青地区和新疆的传播是由东向西。而在新疆彩陶传播的研究中,连接吐鲁番盆地与博湖—焉耆盆地的阿拉沟是重要一环。阿拉沟是吐哈盆地与博湖焉耆盆地之间的交通要道,是西进东出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沟通苏贝希文化与察吾呼文化最近、最直接通道,也是二者碰撞、交互表现最明显之地。

年发掘的阿拉沟沟口北岸墓群,随葬大量陶器,墓葬年代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纹饰主要是倒三角,三角形网纹、涡卷纹等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批竖穴石室墓的葬式、葬具和葬俗与分布在博湖焉耆—盆地的察吾呼文化极为接近,但出土陶器的器形和纹饰更接近苏贝希文化。阿拉沟是两处盆地间的交通要道,是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墓群兼有察吾呼文化和苏贝希文化因素也就可以理解了。

阿拉沟出土彩陶

不止于此,近些年在察吾呼文化分布区发掘的和硕县红山墓群、那音克墓地等,出土了大量彩陶,这些彩陶有着浓重的察吾呼文化因素,也有旋涡纹、变体三角纹、锯齿纹等苏贝希文化因素彩陶出土。

不论是阿拉沟出现的石室墓,还是红山墓群等出土的圈足器、旋涡纹彩陶等,都说明了阿拉沟自古迄今,东输西往,促成了彩陶的传播与彩陶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发展。

阿拉沟与黄金之路

早在青铜时代人类就对黄金进行开采和利用,有意识开采金矿、制作黄金制品约始于公元前三千纪欧亚草原古部族。

狮形金牌饰

年—年修建南疆铁路阿拉沟段施工过程中,在阿拉沟东口、鱼儿沟车站地区,先后清理、发掘古代墓葬,其中四座竖穴木椁墓出土有大量黄金制品。发掘的沟口北岸墓地墓葬中,竖穴木椁墓的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早期。随葬品金器极为丰富,如:狮形金牌饰1件,虎纹圆金牌8块,对虎纹金箔带4件。此外,还有数量惊人的金饰、金箔等,轻薄如纸,总计达多件金器,堪称“黄金大墓”。其中,虎纹圆金牌、狮形金牌饰、对虎纹金箔饰带的动物纹,与阿尔泰山北麓巴泽雷克战国时期墓葬出土动物纹风格相似。因此,阿拉沟木椁墓的狮子纹黄金饰件与古波斯艺术的狮子风格颇为接近。

虎纹圆牌饰

对虎纹金箔带

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阿尔泰山南麓,哈巴河县东塔勒德墓地发掘,出土黄金制品多达件,均为装饰品,多以金箔制成动物图案,模压成型,年代在春秋晚期至西汉,与同一时期阿拉沟出土金器在制作工艺及动物纹样极其相似。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亚草原的用金习俗和黄金艺术在不同时期逐渐经过中国北方向中原地区渗透、影响,以及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对这些外来因素吸收、融合。从阿拉沟出土黄金饰品来看,足以说明在战国前后,这条黄金之路已经畅通。

阿拉沟虽只是天山中部的一条小沟,但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公路、铁路穿行其中。自古就是人群迁徙的通道,循丝绸之路往返,促进了古代文明的发展,推动了游牧与绿洲两大文明的碰撞、融合,也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尚玉平)

编辑:阿毛审校:葛建

监审:司元勋马艺培新疆是个好地方文物新疆

丝路支线贯天山——漫谈乌孙古道

点击“在看”

更多人看到此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